来自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中国日报、中新社、福建日报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、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、香港商报等20多家中央、省、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境外新闻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团,于4月15日—16日深入厦门一线,聚焦今年厦门市在工业等经济领域运行亮点,重点探索厦门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、产业应用及政务+AI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。
16日下午,采风团一行来到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大厅,不少市民正用人社数字人和机器人办理人社相关事务。“便捷、智能,体验感很好……”通过与人社数字人“小智”交流“如何申请失业保险金”的市民陈女士,现场体验后连连称赞。
“智能客服可为群众提供高效、贴心的智慧人社服务,人社虚拟数字人和机器人‘人社—小智’可交互,能提供人社政策和办事指南咨询服务等,今年大厅新开通了AI+边聊边办服务,实现服务全面覆盖,开启‘智能办事’新模式。”大厅工作人员介绍,厦门市人社部门基于统一的AI引擎能力和知识库平台,全方位拓展提升多种服务渠道接入,提供12333语音电话、数字人和机器人、边聊边办等渠道智能咨询服务,已构建起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12333智能化服务新模式,建立了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全方位的人社咨询服务体系。
“从人工电话解答的无形咨询,到AI智能现场对话的有形服务变化、发展,是厦门人社政策咨询工作在新时代展现的新形象、迈出的新步伐,是一直以来坚持服务群众、便利群众办事不断实践的成果。”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厦门人社部门紧跟智能科技浪潮,积极探索开展“AI+人社”的政务应用。其中,为提供更优质、更高效的12333咨询服务,2023年通过引入大模型先进技术,打造基于专属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同12333智能化服务,“成为国内首个上线的基于可信可控大模型的政务热线,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”,今年又率先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,对厦门人社12333智能服务平台开展全方位优化升级,推动人社服务迈入“智能感知、精准响应、边聊边办”的崭新时代。